老舍故居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这样深情地写到。他笔下济南的四季唯独缺少了春,但春的气息仿佛已融入他的一切,让他的字里行间包含对春的依恋。
南新街58号——这个趵突泉南门斜对面的胡同里看似寻常的老院落。曾经居住着与老济南最有缘的文学大家:老舍先生。走进胡同,心情竞是亲切又沉重的,像去见一个老朋友,又像去拜访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
走入院内,迎面石青色的墙壁下摆放着几盆绿植,右面墙上悬着几块黑色的石板,镌刻着老舍语录。读过老舍文章的人是知道的,他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这里:那用来栽植荷花的水缸,那曾经他追赶着小猫的院落,那些他生活起居、创作经典的房间都呈现在眼前。
人们常说济南是老舍先生的第二故乡,我想老舍先生之所以对济南拥有如此浓厚的情感,一半是“人情”,一半是“风情”。
李清照纪念堂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是郭沫若对这位女词人身世和作品的高度概括。李清照纪念堂坐落于趵突泉公园的漱玉泉畔,是典型的仿宋代建筑。漱玉泉位于纪念堂南侧,相传李清照的传世之作《漱玉集》就以此泉命名。纪念堂展室内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的伟大成就。李清照是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因为她诗词文赋无所不通,而尤以词闻名于世,她的词无论是感情、形象的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锤炼都非常自然真实,几近完美。在艺术风格上,清照的词是人们公认的婉约词派代表,以浅俗易懂、明白如话为特点,被人们称为“易安体”。
辛弃疾纪念词
大明湖南岸一隅,树木掩映下露出一古色古香的院落,这便是稼轩祠。
提起辛弃疾这个名字,即使对文学不太感兴趣的人也熟悉他的词句的,甚至随口就能吟出几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也许作为豪放派诗人,他的很有婉约派韵味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家喻户晓,传诵不朽……
辛弃疾是真真正正的济南人,纪念祠内陈列着辛弃疾的半身铜像,墙上以图片形式呈现了辛弃疾曲折跌宕、抑郁苦闷的一生。
也许辛弃疾一生落寞寂寥,孤独成自然,他不习惯喧哗热闹,才使得他的故居也好似沉寂得荒凉,如同被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