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名士最爱泉,济南的文人在建造园林的时候,借助“围泉入园”而满足不出城垣便得尽泉水之美的精神诉求。
水院,是借助小尺度的泉水环境形成独具特色小型园林,泉水点缀于赏景建筑之间,以泉水出露的感官特征为核心景致。
泉水湖岸园林则是多处园林共享一片水面,以济南“山、城、湖”的宏大景致为赏景对象而建造的园林。
△万竹园,趵突泉景区西
年,刘敕《历乘》载:“德藩有濯缨泉、灰泉、珍珠泉、朱砂泉共汇一泓,其广数亩。名花匝岸,澄澈见底;亭台错落,倒影入波;金鳞竞跃,以潜以泳;龙舟清泛,箫鼓动天。”即描绘出了围泉为园的园林艺术图景。
5世纪(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描述的历城房家园与使君林,则是济南古城有记载的最早圈泉为园以及借湖建园的泉水园林。
现大明湖西北岸的小沧浪水榭所在的“凹字形水池内栽植荷花,小沧浪三面荷池环绕,一面滨临大明湖,形成苏州沧浪亭组景之浓缩。
坐北朝南,半浸水中,长方形式,歇山飞檐,外设围廊坐栏。檐下悬山东巡抚觉罗崇恩题书的“小沧浪亭”匾额。
△秋冬的小沧浪亭,三面残荷
水池东为得月亭,小沧浪南沿湖长廊为空廊,借湖景入园,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画,是著名的“佛山倒影”观景处。
整体采用借景手法,营造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图景,独具匠心。
△得月亭的樱花开得灿烂无暇
由于“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又有“钱”的寓意,济南人民历来有着“临泉而居”的传统。有些院落选择在泉水旁边面向泉水街巷或者背向泉水渠而建设,有些院落围绕院内泉井而形成合院,有些院落则直接把泉水圈入屋内。
△月下亭,大明湖北岸,北极阁西侧
院落门前的泉井则为其入口标识,围在民居院内的泉井成为院落内洗涤、养花、戏鱼等休闲活动的中心,部分围在屋内的泉可直接用于烹饪,还直接改善了屋内的气温环境。
你家里有泉井吗?
留言和我们说说吧~
图片:捕鱼达人、古济雪、王琴
文字:《世界遗产》.03
来源:天下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