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知名小儿眼科专家-——夏群
暂定于年11月24日上午亲临我院坐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伤害宝宝眼睛的疾病,今天就让大家了解一下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教大家正确识别。
霰粒肿与麦粒肿的区别:
霰粒肿是因为脂肪颗粒堵塞了睑板腺开口引起的炎症,分为无菌性和有菌性。本病初期多无症状,有时有异物感或睑沉重感,眼睑皮下可触之圆形硬结,大小不一,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硬结处之睑结膜面局部充血,略呈紫红色或灰红色,有时可穿破结膜面成息肉样组织增生。
麦粒肿是睫毛根部的毛囊等附属腺体引起的炎症。因此,麦粒肿的症状表现一般发生在浅表,俗称“针眼”
①外睑腺炎:眼睑局限性充血、触痛,偏外侧者可伴有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痛,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继则穿破排脓,症状减轻而愈;
②内睑腺炎:初起时眼睑红肿,疼痛较剧,继则睑结膜出现脓点,成熟后排脓于结膜囊内而愈。
斜视
常见的斜视有以下这些表现:
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眼位的矫正,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如果斜视合并有近视、远视,手术后仍然需要验光配镜。如果斜视已经造成了立体视觉的损害和弱视,手术后立体视和弱视的视觉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有的斜视可在外观上一眼便能看出,而有些斜视表现得并不明显。然而,斜视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治疗,将对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因此,当孩子有发现用眼习惯改变或者明显有一只眼斜眼医院就诊。
弱视
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疾病。通常定义为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者称为弱视。弱视发病率占正常儿的3%左右,且半数以上与斜视有关弱视按程度分类:
(1)轻度弱视:视力为0.8~0.6;
(2)中度弱视:视力为0.5~0.2;
(3)重度弱视:视力不超过0.1.
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机是2~6岁,一般12岁以上患儿治疗困难,视力很难提高,这是因为2—6岁是婴幼儿的视觉敏感期,所以治疗效果最好且容易巩固。
屈光不正
除遗传因素外不合理的用眼是主要原因,智能手机、电脑、电视对视力有很大的影响,要控制儿童接触屏幕时间,不仅对视力有好处也有助于儿童睡眠及发育。不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光线不好的环境也是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如果发现儿童屈光不正要及时干预,以免造成弱视,具体的治疗方法应该由眼科医生检查后决定。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部分为遗传性疾病,部分和孕妈妈怀孕早期生病或者接触射线等不良环境有关。先天性白内障能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有数据显示,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白内障所致,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孩子就一辈子见不到光明了,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带来非常多的并发症。
干眼症
干眼症又叫角结膜干燥症,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怕风、畏光等。
红眼病红眼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双眼先后发病,发病后眼部明显红赤、眼睑肿胀、发痒、怕光、流泪、眼屎多,一般不影响视力。由病毒感染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稍有模糊,病情恢复较慢。
眼科专家提醒,加强预防是防治小儿红眼病的根本途径,尽量不要带或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频繁眨眼
导致小儿眨眼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点,只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针对治疗,都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1、眼部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眼表疾病导致的,如结膜炎、点状角膜炎、倒睫等,需要注意的是春夏季节,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多见,是眼部炎症性疾病中导致眨眼的主要原因。
2、干眼、视疲劳:这类患儿占眨眼的大多数;主要由于过度用眼,特别是视频刺激所致,包括电视,电脑,手机游戏等;由于长时间用眼,不仅会导致视疲劳、干眼,还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治疗眨眼的关键。
3、抽动症:约占30%,其特点是眨眼伴有皱眉、耸鼻、努嘴、抬肩等行为动作,也可伴有吸鼻、干咳等发生动作,甚至发生骂人,说脏话等。这类患儿多与精神刺激、紧张,情绪抑郁等有关。
4、偏食以及维生素摄入不足也可能是眨眼的原因,亦有模仿别人而导致眨眼的可能,部分患儿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极少数可能与遗传有关。
上睑下垂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常见儿童眼科疾病
国内患此病儿童众多,特别是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会形成弱视及斜视,影响儿童心理发育。
目前国内外已经达成共识,在上睑下垂影响儿童视力发育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