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的预防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眼结膜炎(红眼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1
咽峡炎的防治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
手足口病的防控提醒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三种途径传播:
一、通过粪口途径;
二、通过接触传播;
三、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
?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接触其他儿童,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玩具等接触物品进行晾晒或消毒,患病幼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一般2周),医院开具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3
红眼病(眼结膜炎)的防治
儿童红眼病在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系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结膜而引起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如果开始只有一只眼发病,另一只眼往往也在劫难逃。红眼病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染的,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夏秋季容易发。
红眼病的症状
儿童红眼病一般1-3天后急性发病,流泪、灼热感、异物感;有多量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使患儿早晨睁不开眼;眼睑红肿、球结膜(即“白眼珠”)充血明显,有的可出现结膜下出血,但一般不影响视力。
红眼病传播途径
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健康的眼睛只要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电脑键盘、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
预防和治疗
红眼病从发病到完全恢复正常,都是有传染性的,所以在整个治疗与恢复的期间,都要做好隔离工作,避免接触传染,尽量单独准备脸盆和毛巾,不能与别人混用,使用流动水洗手、洗脸。准备单独的毛巾,每天晚上睡觉前,需要用热水将用过的毛巾蒸煮一遍,只有这样才能够尽最大的可能避免这种疾病的接触传染。
4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水痘传染吗?
水痘传染性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家庭护理1.注意消毒与清洁
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2.定时开窗
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
3.退烧
如有发烧情形,最好是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退烧法。要让病儿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水。
4.注意病情变化
注意病情变化,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医院就医。
5.避免用手抓破疱疹
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引起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瘢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
6.自起病起隔离治疗至结痂,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回园。
预防
接种水痘疫苗
幼儿园会为小朋友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环境,同时希望家长们能够与我们共同配合,加强小朋友在家里的卫生保护,为小朋友的健康共同努力!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