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0709.html目赤肿痛,为多种眼疾患中的一个急性症状,俗称:“红眼”或“火眼”。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有风热眼、赤眼等名称。急性结膜炎,结核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结膜炎等,可参照本节治疗。〔病因病机〕本证多由外感风热之邪,致经气阻滞、火郁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而成。〔辨证论治〕主证:目睛红赤,畏光,流泪,目涩难开。兼证:伴有头痛,发热,恶风,脉浮数等为外感风热;伴有口苦,烦热,舌尖边红,脉弦数等为肝胆火盛。体针治则清泄风热,消肿定痛。取手阳明经、足太阳经穴为主。处方主穴:合谷太冲睛明太阳配穴:外感风热配少商、上星,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方义:目为肝窍,阳明、太阳、少阳的经脉均循行于目部,故取手阳明经合谷以调阳明经气,疏泄风热;太冲以导厥阴经气,而降肝火;睛明为足太阳,足阳明之交会穴,能宣泄患部之郁热,有通络明目作用;太阳为经外奇穴,点刺出血以泄热消肿定痛。外感风热配手太阴井穴少商,督脉上星穴,以疏风清肺热;肝胆火盛配足厥阴荥穴行间,足少阳荥穴侠溪,以泻肝胆之火。头痛加印堂以疏风镇痛,烦热加关冲泻三焦之火以除烦热。治法毫针刺用泻法。不留针,或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针刺眼周穴位应选用31?32号毫针。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耳针取穴眼、目1、目2、肝。刺法强剌激。留针30分钟。或耳尖、耳背小静脉放血。针挑方法在肩胛间按找敏感点挑治,或在大椎穴及旁开0.5寸处选点挑治,或在太阳、印堂及眼睑等处选点挑治。〔应用例案〕余尝病目赤,或肿或翳,作止无时,偶至亲息帅府间,病目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忽眼科张仲安云:“宜上星至百会速以毫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空、上兼眉际一十刺;及鼻两孔内,以草茎弹之。”出血三处,出血如泉,约二升许,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故。余自叹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学医半世,尚阙此法,不学可乎”(《儒门事亲》)。何xx,男,32岁。自诉:6天来两眼红肿刺痛,眼内异物感,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头脑胀痛。查:两眼球结膜充血明显,拟为风火赤眼。针取太阳(点刺出血)、风池、合谷。太阳出血后即感两眼舒适,在留针时可见眼结膜充血明显消退。二诊时两眼充血明显好转,已较前舒适,再针风池、合谷而愈。按:本病为外感风热之邪结聚于目,故取太阳出血以泻头目之火邪;取风池、合谷以散外感之风热,邪热去则目赤肿痛自愈(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文献摘录〕眼赤暴痛:睛明、合谷、足三里、太阳(《针灸大成》)。目赤肿痛:上星、睛明、风池、合谷(外感风热);太阳、迎香(放血)、睛明、太冲(肝胆火盛)(《针灸处方集》)。针刺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66例,有效率达99%。取穴为睛明、鱼腰、承泣、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用轻刺激,至眼眶周围有痠重感时,留针2分钟,每日1次,每次取2?3穴,只针不灸。如收效不显,可加针双侧合谷,用中等强度手法(《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刺治疗目赤肿痛20例,取穴为晴明、瞳子髎、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少商,合谷。可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给以强刺激或弱刺激(由于该皮肤感觉较为灵敏,以慢刺或轻刺为宜),隔日1次。治疗次数在1~6次之间,每次选用眼区穴位1~2个。用上法治疗后,有效率为85%,治愈率为55%。3例无效,其中1例只针1次。临床症状以眼痛和流泪消失最快,分别为80%和87%。同时对炎症也有消退作用(《针灸医学验集》)。复习思考题1.何谓目赤肿痛?其发病原因是什么?2.目赤肿痛的主证是什么?简述其针灸处方和方义。3.外感风热和肝胆火盛两证应如何鉴别?处方有何不同?4.简述针挑治疗目赤肿痛的方法。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面链接
当年为什么办光明函大?年吕炳奎校长的讲话(节选)
纯中医教育与光明中医及网校
光明中医教学体系探讨
光明中医的办学方法:自学?答疑?实践?拜师
合格临床中医师能力大纲(光明中医网校)
忆光明中医函大,聚光明中医精英,展光明中医前景
祝贺北京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与光明中医网校达成战略合作
国医大师李今庸:揭秘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郝万山老师谈学习内经伤寒该使用什么工具书
什么是训诂?为什么学习中医要了解训诂学?
光明中医教材与其他中医教材的区别及阴阳五行答疑
热烈欢迎光明中医网校校长范竹雯及副校长一行莅临深圳视察指导工作
中医基础理论之滴水石穿系列
学医要学古汉语
中医四大经典辨析
浅谈《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
怎样认识阴阳学说
感冒
感冒患者用药十忌
七?分?钱?中?药?立?奇?功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上)(望、闻、问诊部分)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下)(切诊部分)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温病条辨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金匮要略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伤寒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黄帝内经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方剂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中医药学概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本草备要讲解》
李聪甫治学方法拾掇
背?诵?口?诀?有?方?法
方剂口诀学习辅导
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学习中医必须寓医理于临床
点击在看,传承中医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zz/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