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15年岁月,一晃而过。15年前,武威文学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自己的平台。15年前这次笔会,也是《西凉文学》3周年纪念。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我们把酒论诗,我们指点江山,我们激扬文字。15年,我从一普通会员,成长为协会副主席,刊物副主编。15年,就像一个梦。现在,重读这篇文字,竟还有几分激动!
《情系西凉》
——《西凉文学》三周年纪念散记
文/刘新吾
《三周年纪念》
5月17日到武威,住华丰饭店,老地方了,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晚饭在童子鸡店,见到《飞天》主编陈德宏、副主编马青山等一行六人。还见到了张掖的田瞳、玉门的王新军、山丹的萧滋云等。18日晨,《西凉文学》三周年纪念大会开幕。会议在华丰饭店会议室,本来设了70多个座位,没想到却来了多人。武威这地方就是怪,作协几次开会,都是这样。会议室里盛不下,一部分人只好在楼道里将就。
《西凉文学》是纯文学双月刊,由武威地区作协主办,政府不拔经费,编辑部不设编制。但编辑部的门永远开着,本地区的作者来了,有个落脚的地方;外地的朋友来了,也有杯茶水喝。刊物99年创刊,现在已出了14期。办刊经费是紧张,却给作者发稿费,这在经济高速发展、纯文学跌入低谷、各类刊物难以支撑的今天,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
目前,《西凉文学》的波及面在国内已达28个省、市、地区,众多名家纷纷寄稿,自由来稿不计其数。它发表的作品,有很多被省级以上刊物选载。《西凉文学》的影响正在一步一步扩大和形成,它已在国内文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西凉文学》创刊伊始,提出的口号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人认为不好,应该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才对。但刊物的主办者却全不在乎这些,他们以自己独特有运行方式,艰难地操练着,奋斗着。5月18日中午在又一村酒家会餐。下午,地区作协会员与众与会作家座谈,聆听了各位方家对《西凉文学》的看法与建议。5月19日,大家分乘两辆海石公交,先后参观了西凉啤酒厂、文庙、雷台、海臧寺、沙漠公园等。5月20日,送走了各位老师和各路朋友,临别又得到了作协领导冯天民的盛情款待,大块的吃肉,大杯的喝酒,邱兴玉醉了,倒在床上。唯一的农民文学爱好者马付文醉了,一路醉来,醉到了自己的家中。
《〈飞天〉编辑部》
作为省级大刊,《飞天》的编辑们对《西凉文学》格外 为期三天的活动,陈德宏举止言谈风度翩翩,有儒将气质;李老乡这次与上次大不相同,总显得心事重重;莫天很少言谈,书生意气,不想拿起毛笔来,却是绝对的“杀手”,令我等从不与毛笔打交道的下里巴人辈直犯红眼病;马青山也是话不很多,行路落座,总把一行几人让在前面,自己一幅谦虚模样;孟丽是六人中唯一的女将,看起来温文尔雅,实乃酒中豪杰。
对于《飞天》编辑部的各位老师,我又另有一种感情,这是因为我文学的起步就开始于《飞天》。我曾报过《飞天》的几届函授,第一、三次是主编李云鹏辅导,第二次是何来辅导。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发表了许多诗歌。所以每次见到《飞天》的编辑老师们,不论年龄大小,我都要恭恭敬敬地敬上他们三杯,以表谢意!
《小个子李学辉》
没有李学辉,就没有《西凉文学》,这话一点儿不假。
不知道李学辉的人,都以为李学辉是个大个子;见过李学辉的人,才明白李学辉是这个样子。李学辉是补丁,补丁就是李学辉;李学辉又是豌豆,豌豆又是李学辉。补丁让人想到朴素和实在,想到过去的那些酸甜苦辣的岁月;豌豆则让人想到“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李学辉是个小个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个子,恰恰发挥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潜力。
《西凉文学》办了14期,李学辉结结实实操作了14期。14期刊物,一期就是花花绿绿的一万票子啊!这还不算办笔会,接待上级作协领导和各路采风的作家。每期《西凉文学》出来,李学辉总要打几回吊针。他曾对我说过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睡上一觉,总不能如愿。我也曾在“刊物诚可贵,事业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二者皆可抛。”李学辉听过,哈哈一笑,没了下文。
其实,李学辉完全可以丢下这些,去写他的小说。就《狄台遗恨》和《齐飞卿传奇》而言,真如能象他说的那样演绎出来,绝对会弄出一些大大的名堂。李学辉曾也慨叹:《西凉文学》终止之日,就是他写出传世大作之时。我心中一酸,什么时候才会《西凉文学》也不终止,李学辉也能写出传世大作呢?
不可否认,办刊物,其它方面不说,仅外围的运作上,李学辉绝对是一个奇才。对于《西凉文学》的前景,李学辉并不黯然,他说刊物的运行机制好,没有依靠,不养活闲人,大家都靠一份事业心在支撑。他也喜欢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仔细想来,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可惜,李学辉只好烟,而不好酒。每回招待外面来的朋友,他总是挥手让弟兄们上,自己却默默地守在一边。这次吃饭,他也忌嘴,只吃走兽,不动飞禽。许多次我想与他干几杯,痛快痛快,总是不能!
《娃娃脸谢荣胜》
说谢荣胜是娃娃脸,没有一点儿贬意。与他在一起,他的纯真可爱,谁都可以感觉出来。不认识的人见到他,还真以为他是一个中学生呢。仔细端详,你就会发现谢荣胜的眼睛里,有一种锋利的光,只是这种光,他轻易的不表露出来。于是谈笑说闹之间,你总是上当。
谢荣胜说话,真的假的只要从他嘴里出来,不由你不信。比如说邱兴玉吧,人家是教师,谢荣胜偏叫他邱校长,结果大家都跟着这样叫,自然而然,就有人以为邱兴玉真的就是邱校长了。谢荣胜埋汰弟兄们的绝招,就是把一些从书本看到的或者从市面上听来的荤素笑话安放到某个人的头上,逗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他却不动声色,让你捉摸不透。
为《西凉文学》的生存,谢荣胜游走于武威的各路诸侯间。在这方面,他似乎有一种天性。我曾戏称他为谢总管,决不是空穴来风。哪位文友来武威,只要给谢荣胜打声招呼,他一定会帮你把一切安排好。如果你不了解谢荣胜,就他那样子的游刃有余,你是不会想到他还能写一手漂亮的诗歌。有人曾称他为甘肃诗坛的一匹“黑马”,这话并不嫌早,不信,等着瞧!待人接物,酒泉孙江是八面玲珑的高手,谢荣胜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谢荣胜喝过无数次的酒,他简直就是凉州大洒家,白酒啤酒全部包打,从未见他醉过。
《酒泉孙江》
“酒泉孙江”是个品牌。一是他的八面玲珑,二是他的大笔落款,三是他的不修边幅。孙江应邀来武威,我本该称他老师的。谁料孙江全无老师的架子,与他一起游览,见到佛爷,他说我象佛爷;沙漠公园我好心用船渡他,他却说是上了贼船;柳下漫步,他又说我象个江洋大盗。我不示弱,说你是个诗人,跟你在一起我象不象个诗人?他说不象,我跟他在一起他就象是我的秘书。
酒泉孙江,在5月18日上午的会上,美美开了一炮:“武威过去有本《红柳》,后来没有了。武威现在有了一本《西凉文学》,这是武威文化界的幸运。武威不能再没有了《西凉文学》,否则,这将是武威文化界的耻辱,是武威领导界的耻辱,同样也是武威人民的耻辱!”些话振地有声,确也是实情。
19日晚,孙江喝得大醉。他自称是酒泉孙不醉遇上了兰州马公斤。马“公斤”自然是青山依在,溪水长流;孙不醉则是东倒西歪,不得不醉了。不过,据我观察,那天晚上,孙江并非栽在马“公斤”手上,而是栽在了孟丽的脚下。孙江和孟丽比年龄大小,比着比着竟拿的皇台和只有50的西凉姜啤对起杯来。孟丽潇潇酒酒,一杯又一杯,孙江则在三茶碗之后醉眼朦胧了。
深夜,护送孙江回华丰饭店。他与何学平拧在一起,半小时居然没走出米。我怕去迟了进不了门,就从后面推着催他们,不料孙江竟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发出了愤世疾俗的一吼:“刘新吾,你再推我一下,《阳关》上再发你一首诗,我不是人!”孙江不发刘新吾的诗,那是孙江的事,但刘新吾却是仁慈心大于名利心,最终也没让他醉卧武威街头或是走错了地方。
那日晚上,瘫在床上的孙江,翻身时一头栽到了地上。他说那是他做了一个美梦,正跟一位女士碰杯。听到孙江的头碰到水泥地上的声音,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孙江的头特别硬。酒泉孙江,不知以后还再来不来武威,可别被西凉美酒闪了腰!
《野诗人李老乡》
没认识李老乡之前,就读过他的一本诗集。当时并不在意,只觉得他的诗很特别,语言格外有韵味,也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在《飞天》上见到了李老乡,才知道他在《飞天》编诗歌,且有一个“野诗人”的称号。
99年的那次座谈会上,我给李老乡提了很多问题,他很耐心地作了回答。并声言,晚上让我们爱好诗歌的作者,到他房里坐坐,他要针对我们的习作谈些具体意见。能亲耳聆听名诗人的教诲,我等自然是求之不得。晚饭后,我们带着自己的诗稿如约而至。面有酒色的李老乡,十分客气,他说今天晚上他不是老师,是我们的朋友,然后,他让我们逐个朗诵自己的诗作。这让我们这些地区级的作协会员们为难之极。
李老乡说:自己的诗歌自己背不出来,那算什么!给你们些时间,一个一个地来,不过不要背已经发表过的,我有组稿的任务,争取今天晚上能出来些好的东西,我好带回去刊用。一听说背诵,胆子小些的几位立马就遛了。剩下的几位,三推四推,就推到了我的头上。李老乡见我带的是散文诗,就破例让我读出来。没想到我读一首,李老乡就枪毙一首。一组不行,我就另外出示一组,三组过去了,他见我还有诗稿往外掏,就让我全部推倒重来。其他人一见这阵势,都跑了。
这几组诗,是我从大量的诗稿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自我感觉也还不错,现在一下子就让李老乡给全部枪毙了,心里十分难过,从李老乡房中出来,我有输得一败涂地的感觉。跟何来说起此事,何来笑了:你不知道,老乡是我们编辑部的秘密武器,来了比较难缠的文学爱好者,只要老乡出马,保证几个回合就让他们落荒而逃了。
这次见到李老乡,我去给他敬酒,他说他不喝酒。我说我讲个典故,讲完了再说。我说:听说李老师好酒,家里藏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坛子,上面贴一方红纸,纸上用毛笔写一酒字。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酒坛子鞠一个躬,喝一口酒,再鞠一个躬,再喝一口酒,这不会有假吧?李老乡笑着说:这是林染为了挣稿费杜撰的。嘴里这么说着,我敬的酒却痛痛快快地喝了下去。
不知什么原因,这次的李老乡和上次相比,有些不一样。我的看法是他老人家心里总在想着什么,后来跟邱兴玉说起此事,他也在同感。倒是金昌徐学大不以为然,他说他写了一首关于李老乡的诗,已被《绿风》留用,里面有一句:“老乡野得只剩下了一根骨头”,倒也蛮形象的。过后一想,也许是李老乡正在构思一首与凉州在关的大诗吧!真如果这样,凉州可就大幸了。
《西凉啤酒》
《西凉文学》能够一期一期按时刊出,西凉啤酒厂功不可没。这次三周年庆祝活动,啤酒厂搞宣传的彭斌山始终和我们在一起。小伙子高个儿,细条子,文学素养不错,是块好料。
5月19日早晨,在凉啤酒厂高大的厂房里,大家一面听着接待人员的解说,一面看着先进的啤酒生产流水线,许多人都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憾。的确,西凉啤酒喝过了不少,却全不知道啤酒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大工业生产,真是不简单!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道工序的扎啤酒,10瓶一扎子,工人们飞快的速度和优美的姿势,实在让人望尘莫及。
车过啤酒厂经销部,彭斌山与众弟兄拎上了几扎子啤酒,是新品种西凉姜啤。放酒时,我打趣道:喝西凉姜啤,壮英雄色胆!大家笑得花枝乱颤。彭斌山前天下午已逐个敬过西凉啤酒了,今天的姜啤,味道大不一样,可谓是男女同饮,老少皆宜。
这天晚上,彭斌山走得很迟。乘着酒兴,他又给我们民勤天祝的几位作者介绍了西凉啤酒厂对《西凉文学》的赞助情况。完了他竟做出这样一个承诺:各位的亲属朋友,若有想到啤酒厂打工的,看得齐兄弟了,就打个招呼,我将全力而为!让人好生感动。一个企业,对一家刊物如此 《何学平与邱兴玉》
三天的活动中,何学平与邱兴玉是一对活宝。他们两个,个子差不多高,却是一胖一瘦。逗起笑来,一套一套的,绝对的超水平!何学平该是代表着皇台酒厂,邱兴玉则只代表他自己。何学平曾邀我到他家里喝过酒,是的皇台,烫好了喝的。现在却是、、样样俱有。这是皇台酒厂对《西凉文学》的表示,真希望他们能够永远这样坚持下去。邱兴玉和我同乡,一起喝酒多次,相约长谈,苦无机会。不想在5月18日夜,了了这番心愿。
5月19日游览,何学平与夫人儿子同行,邱兴玉与女儿同行。听口风,他们是亲家。一路上,大人的玩笑开,娃娃们的玩笑也开。出口没有一点儿遮拦。邱兴玉的女儿才上二年级,活泼好动,伶俐的口齿不是一般。她问孙江:你姓啥?孙江说:我姓邱。她问:你大还是我爸大?孙江说:当然我大。你爸是小邱,我可是老邱了。她说:那你不成我爷爷了!不会是这样吧。入庙宇,她还要烧香拜佛,小大人似的,姿势尤其可人。广场上,见到用唱歌方式讨钱的老者,她也要施舍,真是小善人一个!
沙漠公园出来饮酒,与何学平猜拳,略施小计赢了他。他让我当他的名誉酒职工,我说免了。不知他心里还舒服吗?那日酒后,他说他马上就要出版一本散文集了,不知道哪天才能看到?邱兴玉上三个班的语文,还高三级,两正班一补班,许是课业太重,诗写的少了。现在整个国家都在大张旗鼓地减负,邱兴玉年年三个班,都快成经典了,他头上的负还是减不下来。
《其它各路师友》
田瞳的声名,我在张掖师专上学时就听说了,不想18年后才见到他。他很健谈,说的段子逗笑得很,老作家的风采依然。山丹的萧滋云,带着自己主编的刊物《焉支山》和专著《情系焉支山》,他的敬业精神让人佩服得紧。他称自己正在筹办第六届焉支山笔会,有人的规模,官方要给一笔款子,并郑重邀请各位到山丹去作客。玉门的王新军,近年来见过他的多篇小说,听说目前正在弄一个长篇,不知道好读不好读。
金昌徐学的诗近年来常常见到,只是他的人似乎比他的诗更豪放些。徐学见到孙江,一口气说了几个“我操”,把金昌的“昌粹”演练得坦坦荡荡。徐学这次的武威之行,吃饭时因着一个甲鱼头居然吃出了一个经典,大家一说起来就笑。席间小坐,他直言告我,我的那些三小诗写得很臭。想不到晚上玩牛九牌,他的技术比我的三行小诗还臭。
第二天游览,我将从他处赢得的十几元钱全部捐给了普渡众生的佛爷,他只好一笑了之。徐学不善饮酒,这与他的性格大不相符。他来时带着一张磁盘,让我想办法把上面的诗弄出来,未能如愿。因为一般的电脑大都拒用别人的磁盘,怕有病毒染上,不知他明白不明白这点?
除此以外,就是老朋友魏天星了。魏天星投身于企业,又不放弃对诗歌的爱好,忙里偷闲,竟也涂几笔书法。每次到武威,只要见到,定会得到他的一番款待。游览完沙漠公园,他为各路朋友准备了一顿手抓羊肉。大家谝得畅快,吃得尽兴,只是走得匆忙,没能跟他好好的对上几杯。还有天祝的王生福、仁谦才华等。几位藏民兄弟的酒量当属一流,若是过去,我定会和他们大战三百会合。遗憾的是古浪的文友们没来,有点不够意思!
《好人冯天民》
《民勤报》社的樊泽民从武威印报回来,总是提起冯天民,说冯天民是个好人。樊泽民就是没有想到,我每一次到武威,总要去冯天民那里坐上一阵。冯天民既热情,又健谈,和他在一起,不由得你的心情不愉快起来。
去冯天民那里,我们这些小字辈的都叫他冯爷。可见了冯天民夫人,大家都叫她嫂子。有人提出了这个破绽,冯天民哈哈大笑。说冯爷是尊称,没在实际,还是叫嫂子吧!对于《西凉文学》,冯天民大力扶持,现在的两间办公室,就是他辟出的。
冯天民人品好,文品也好。同辈作者中间,他素有“八斗才子”之称。他对青年作者的扶持,总让人有一种义不容辞的感觉。我认为,象冯天民这样以苦为乐的人,他的心态很健康,他的身体很健康,他一定会长寿的。信不信由你!
5月20日早晨,冯天民送走了各路客人,正在办公室小憩,我们一行几人去告别,他怎么也让我们吃了早饭再走。他说凉州的凉面味道不错,凉州的肉夹饼更是风味独特。这饭不吃也罢,一吃就吃出了“麻烦”,他非要民勤的朋友喝上几杯再走。酒美,人好,结果我们几个都有些醉了,他却跟没事人一般,让我等大开眼界。
作者介绍
刘新吾:中学高级教师。自由写作者。省作协会员。在市县内,有几枚头衔,比如说主席、副主席、副会长、副社长、副主编之类。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不过,后面这些,都是临时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