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以后,又到了“红眼病”的多发季节。本病中医俗称为“红眼”、“火眼”;现代医学称为“急性流行性结膜炎”,是以结膜充血、脓性黏液及脓性分泌物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好发于春、夏、秋季,通过接触传染。发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有自愈趋势。本病在中医学属于“暴风客热”范畴。
1风重于热 症状:痒涩刺痛,羞明流泪,眼眵清稀,眼睑微肿,结膜充血。兼见头痛鼻塞,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解表,兼以清热。 方药:羌活胜风汤。柴胡12克,荆芥6克(后下),防风12克,前胡12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薄荷6克(后下),川芎12克,白芷12克,白术12克,甘草6克,枳壳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水煎服,每天1剂。随证加减:如风邪不盛,可去羌活、独活。 中成药:可口服防风丸、荆防败毒散、伤风祛毒胶囊、热退眼通片等。2热重于风 症状:眼痛难睁开,怕热畏光,眵多黄稠,热泪如汤,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兼见口渴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兼以疏风。 方药:泻肺饮。石膏20克,黄芩12克,桑白皮12克,荆芥6克(后下),防风12克,栀子12克,羌活12克,连翘12克,木通9克,赤芍12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枳壳12克。水煎服,每天1剂。随证加减:如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以泻火通便。 中成药:可口服解热祛风冲剂、清热泻火丸、清火栀麦片、眼疾灵散等。
3风热并重 症状:眼部灼热赤痛,刺痒交作,怕热畏光,泪热眵结,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甚则遮掩角膜;兼见头痛鼻塞、恶寒发热、便秘溲赤,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祛风清热,表里双解。 方药:防风通圣散。荆芥6克(后下),薄荷4克(后下),防风12克,麻黄6克,大黄12克,芒硝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滑石粉12克,甘草6克,桔梗12克,连翘12克,石膏20克(打碎),木通6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水煎服,每天1剂。随证加减:如便秘甚,加芒硝,以助泻火通腑;口渴引饮者,加天花粉清热生津,且有助于消肿排脓。 中成药:可口服伤风清热颗粒、小柴胡冲剂、和解退热散等。
4邪热伤阴 症状:病后日余,眼干涩不爽,结膜充血;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 方药:养阴清肺汤。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门冬12克,白芍12克,牡丹皮12克,浙贝母12克(打碎),薄荷12克(后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随证加减:如结膜充血较重者,加地骨皮、菊花、桑白皮,以加强清肺热、利肺气之功。中成药:可口服六味地黄丸、枸菊地黄丸、阴虚清热冲剂、潮热蒸骨散等。
舒沐清瞳6大核心成分: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缓解因血脉不通出现的眼痛、眼花等不适症状。《药品化义》:“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善于治疗眼部充血、视物模糊、夜盲等。对于熬夜引起的肝火旺盛,兼有便秘者效果更显著。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品大苦大寒,泻火之力强劲,尤以泄心火、肝火、胃火为主。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本品苦寒泄降,能泄三焦火,泻火范围较广。
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入肝经。为清肝明目常用药。《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对于肾精不足引起的眼涩、眼花等具有良效。
结膜炎中药治疗
引发结膜炎的原因有很多,结膜炎也是要分类型的,中医把结膜炎分为四大类型:肺阴不足、邪热留恋、脾胃湿热、肝肾阴虚四类。中医还根据这四大类型的症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邪热留恋
治法:清热利肺。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主要药物:桑白皮、泽泻、玄参、甘草、麦门冬、黄芩、旋覆花、菊花、地骨皮、桔梗、茯苓。
2、肺阴不足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主要药物:玄参、甘草、芍药、生地、薄荷、麦冬、贝母、丹皮。
3、脾胃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宣扬气机。
方药:三仁汤加减。主要药物:杏仁、苡仁、白蔻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
4、肝肾阴虚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主要药物: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结膜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眼科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结膜炎的发生呢?中医是如何治疗结膜炎的呢?来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导致结膜炎的原因
1、外因:外因所致的角膜感染。
2、内因:指来自全身的内因性疾患。角膜没有血管,所以急性传染病不易侵及角膜。可是角膜组织却参予全身的免疫反应,尽管其免疫反应的程度较其他组织的为低,但是正因为它没有血管,新陈代谢较为迟缓,才使这种免疫反应变化持续经久,角膜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以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患,如泡性角膜炎等。
3、由邻近组织蔓延所致由于胚胎学上的同源关系以及解剖学上的连续性,蔓延到角膜上皮层的疾患多来自结膜,如严重的结膜炎多合并浅层角膜炎。
结膜炎用什么眼药水
如为细菌性结膜炎、可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或药膏。医生有时会用棉签擦下一点分泌物送实验室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结膜炎,一般的细菌感染建议使用氯霉素眼液。如果是淋球菌感染,全身症状明显,需要结合全身使用青霉素,如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话,伴发呼吸道症状,需要全身使用青霉素,如考虑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则绝对不要滴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其可能使病情加重。对于过敏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如是过敏性结膜炎,口服抗组胺药可以止痒和缓解刺激症状,如果无效,也可试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结膜炎患者平时除了用眼药水,医院洗眼,或生理盐水冲洗,勤洗手,避免污水流进健眼,畏光严重者,要配带墨镜,减少刺激。饮食清淡。
结膜炎日常护理
结膜炎多是接触传染,故应提倡勤洗手、洗脸或不用手和衣袖拭眼。所用脸盆、毛巾、手帕等必须与他人分开,并应经常煮沸消毒,防止传染别人。传染性结膜炎患者应进行隔离,更不允许到公共游泳区游泳,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也必须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如一眼患结膜炎,必须告诉病人保护健眼不受传染。遇严重传染性结膜炎时,可用透明眼罩遮盖健眼,周围用绊创膏密封,于外下方通一小橡皮管,以便空气流通,医生也容易观察健眼是否患病。
怎样有效预防结膜炎传染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结膜炎是具有传染性的眼科疾病。所以,在结膜炎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急性结膜炎中西医治疗方法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为季节性传染病,它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眼睛瞪被传染。
急性结膜炎是眼结膜的急性炎症。是眼科临床最常见的球病。多见的病因为病毒、细菌和过敏反应。常见的细菌有肺炎双球菌、科一韦氏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常见的病毒如腺病毒8型、19型、37型、3型等及肠道病毒70型等。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接触眼镜、各种眼药、化妆晶等。急性结膜炎特别是由病毒、细菌引起者,可引起广泛流行,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危害,应积极防治,但预后好,对眼视力无大威胁。属中医“天行赤眼、暴风客热”范畴。
细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
以结膜充血明显,并伴有脓性分泌物为特征,同时有异物感,烧灼刺痛,轻度畏光等症状,但视力不受影响。分泌物可带血色,睑结膜上可见灰白色膜,此膜能用棉签擦掉,但易再生。
病毒性结膜炎:以结膜充血水肿、有出血点,并伴有水样或黏性分泌物为特征,同时伴有流泪、异物感。角膜可因细小白点混浊而影响视力,或引起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细菌性结膜炎诊断
1.细菌性结膜炎:眼眵呈脓性或黏液脓性,以痛为主,有小流行。
2.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清稀,以疼痛为主,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其中肠道病毒70型所致者,可见球结膜下出血(白眼球片状发红,俗称“红眼病”),常引起广泛流行。
3.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清稀,或呈黏液样、丝状。明显的症状为剧痒,眼睑、结膜一般明显水肿。常能寻找出过敏原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1.中医药治疗
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或素有内热,又感风寒而发。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防风、荆芥、麻黄、桔梗、山栀、白术、黄芩各10克,甘草、薄荷各6克,川芎、当归、白芍各12克,连翘15克,生石膏30克,生大黄4克,芒硝2克。加减变化:大便不干结者可去大黄、芒硝。痒甚酌加羌活、细辛;眵胶粘结加金银花、大青叶;白睛红赤重或片状出血,加生地、丹皮、紫草等。
2.西医药治疗: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根据病因不同,白天点眼药水,每小时甚至半小时点眼1次,每次1—2滴。晚上睡觉前涂1次眼药膏。
(1)细菌性结膜炎:常用眼药水有0.25%氯霉素、O.1%新霉素、O.5%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及磺胺等。
(2)病毒性结膜炎:可点0。1%疱疹净、0.2%阿糖胞苷、4%吗啉双胍等。同时适量用抗菌素眼药水,以预防混合感染。
(3)过敏性结膜炎:点皮质类固醉眼药水,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应适当配合点抗生素眼药水,以预防感染。井口服扑尔敏或赛庚定或赛特赞等。重要的是应切断过敏原。
中医治疗红眼病的方法
医学上称红眼病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最终造成红眼病的流行。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既然我们知道红眼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预防和防止流行。
一、预防红眼病
(1)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
二、患红眼病的西医治疗
患红眼病的症状特症是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的则转成慢性结膜炎。
患病后要及早治疗,白天可给病儿滴眼药水,每隔1~2小时滴1次。常用的眼药水有0.25%氯霉素眼药水、0.5%卡那霉素眼水等,晚上睡觉前可用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涂眼。病儿的眼睛被眼屎粘住睁不开时,可用温水浸湿棉花,在眼睛上敷一会,然后轻轻的从眼内角向外擦洗,注意不能来回擦,一块棉花只能擦一只眼睛。在发病初期不能用热敷,热敷和包扎都能使结膜囊内的温度增高,便于细菌的发育繁殖,在眼睛充血明显、有烧灼感时,可用冷敷,以便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和疼痛。此外,家长不要给病儿滥用抗生素,可根据病儿的年龄适当服些中草药。年龄大一点的小儿,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明目蔡黎丸;婴幼儿可先用导赤丹,服法按说明用。如果用药后效果不好,医院进一步的治疗。
一般治疗如下:
(1)初起时,眼睑及结膜肿胀,可用冷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当一眼患红眼,另二眼尚未感染时,应防止健眼亦受传染,在冲洗或滴眼药时,应将头偏向患侧,睡觉时头也应偏向患侧,以防分泌物流入健眼。
(2)分泌物增多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眼睛3~4次,将眼内分泌物清洗干净。应注意:患红眼病时切忌包盖眼,因为包盖眼后,眼睛里的温度增高,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分泌物不易排出,反而使炎症加重。
(3)眼部可滴0.25%氯霉素或其他消炎眼药水,每2小时一次,临睡前涂用消炎眼膏。。有人在患红眼病时,要求医生给打消炎针来治疗,其实没这必要,消炎针对红眼病所起的作用很小。如果婴幼儿红眼较严重,而滴眼药又比较困难时,可口服磺胺。
三、中医治疗红眼病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又叫“天行赤眼”。此病为季节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夏季,系由感受风邪热毒,侵袭人体眼部引起的。
现代医学称为急性结膜炎,认为是由病毒传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其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流行广、传染性强的特点,故医学专家们又称之为夏季的眼科“瘟疫”。临床上,本病以发病急、白睛发赤、眼痛、眼胞发肿、目热怕光、眼粪多而粘结为特征。中医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疗法,以及用民间的熏洗疗法常获良效。
红眼病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野蒌花、夏枯草、黄芩、栀子、金银花、大力子、甘草熬大锅汤,服药预防。
病轻者,为风热上攻。症状为眼红、痒痛交作、畏光流泪、怕热、目中干涩有异物感、眼分泌物黄白而结。治当疏风散热,佐以解毒。
药方: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杜梗、大力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
病重者,为火毒炽盛。症状为一眼或双眼满目发红,甚至出现小出血点,胞肿明显,眼痛头痛,眼分泌物多而粘结,或流淡血水,眼中灼热,怕光。治宜泻火解毒。
药方: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陈皮、大力、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克,元参12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
现介绍几种治红眼病的验方,供患者选用:
1.赤芍、白头翁各30克,柴胡、谷精草各20克,麻黄6克,番泻叶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风热表征(恶寒发热、咳嗽、脉浮数、舌苔薄黄)加蔓荆子、木贼各10克,热毒甚者加夏枯草20克、秦皮10克;有出血点或血性分泌物加蒲黄、槐花各10克。
2.白菊花、霜桑叶、蒲公英各20克,浮萍15克,每日煎服或洗之,两剂即可治愈。
3.黄连、黄柏、菊花各9克,银花、蒲公英12克,连翘、赤芍各10克,玄参、千里光各12克,蔓荆子、甘草各9克。水煎日服3次。
4.绿豆克,生黑豆克,薏苡仁克,赤小豆克,甘草6克,同煮粥,随时食用。治疗期间应禁酒、戒烟,不饮浓茶、咖啡,禁食辛辣“上火”之品。
四、红眼病的自我疗法
红眼病患者在家“自疗”做法如下:
1.红眼病患者可以以温毛巾敷眼;
2.可以将婴儿洗发精与温水以一比十制成溶液,用棉球沾湿擦拭眉毛,可软化清洁眼睑与睫毛;
3.保持干净,以棉球沾清水擦拭分泌物,可加速复原;
4.勿与任何人共享毛巾、手帕,以免互相传染;
5.红眼病患者游泳时请戴泳镜;
6.细菌引起的结膜炎在眼睛闭上时情况会加剧,因此晚上睡觉时最好点些抗生素软膏,以防止分泌物过多。
7.如果你的眼睛痒得像是被蚊子咬,眼内也有成丝的脓,那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最好以抗组织胺的成药,并加以冷敷;
8.保持眼部清洁
由于患急性结膜炎时眼部分泌物较多,所以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细心地护理眼部经常保持清洁很重要,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液洗眼或眼浴,再滴入眼药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9.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
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相反,热敷会使眼球充血,炎症可能扩散引起并发症。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病毒性结膜炎禁忌激素类眼药。因此,激素类眼药使用与否应听从眼科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使用。
10.避光避热,少用眼
严重的急性结膜炎病人畏光流泪,为减轻不适,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通畅,降低局部温度、不利于病菌繁殖生长,眼部不可包扎或戴眼罩。
圣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以O2O营销模式发展线下体验(健康行业均可引进圣原产品做增值项目)线上购买(微商)我们卖的是名医名方;圣原事业的魅力传递爱的正能量、分享健康、帮助他人、成就自己、共享财富.
中医养生,内病外治
名医名方治未病,中医中药延寿命
亚健康调理咨询及体验
分享中医养生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