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的到来,眼科诊室来了位特别的患者——刘大哥,他表情极其痛苦,嘴里喃喃道着,眼睛好疼,经过医生详细的询问,刘大哥说昨晚睡觉时觉得眼睛痒,就用手搓揉了眼睛,随后眼睛越来越痒,而且还伴随着灼烧感和异物感,早起时觉得左眼像是被“胶水”粘住了,睁不开眼睛,洗脸后照镜子发现,左眼通红一片,吓坏了,医院就诊。现在觉得右眼也开始痒了,而且双眼不敢见光,觉得阳光特别刺眼。经过医生在裂隙灯下查体及询问病史后,医生告诉刘大哥,您这是得了“红眼病”啦!刘大哥一脸惊讶的问道:“啥是红眼病?我咋会得这病?这病传染吗?”
其实“红眼病”这一名词,老百姓并不陌生,但是能对此病真正了解的却少而又少,老百姓只知道这病得了眼睛会变红色,而且还会传染,不能随意的盯着患者眼睛看,其实不然,我们所俗称的“红眼病”是医生口中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秋季节多见,可以散发也可流行。“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后数天或数小时内开始发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紧接着眼皮红肿、眼分泌物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严重患者角膜可有灰白色浸润点,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但是“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红眼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学校、工厂等大批病人感染。所以老百姓一提到“红眼病”就避而远之,谈“红”色变,其实“红眼病”并不可怕,我们眼科医生一天看多个“红眼病”患者也不会染上“红眼病”!了解了“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也就是找到病原的来源就可以避免染上红眼病。“红眼病”通过接触感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方式传播。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的键盘等,或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一经发现,医院眼科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结膜囊冲洗、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或联合用药。切勿包扎患眼。在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一般以局部用药主,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如为细菌性感染,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每小时点眼药1次,常用眼药水有氧氟沙星、氯霉素、妥布霉素眼药水等,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对于病毒感染的结膜炎,必须用抗病毒眼药水,如为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眼药水等,每日4-6次,必要时还可应用干扰素等,如合并细菌感染需加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另外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适当地给予皮类固醇眼药水点眼。但是注意的一点是眼睛红可不一定都是“红眼病”。很多病也会眼睛红,比如角膜炎、虹膜炎、青光眼、干眼病、巩膜炎、结膜下出血也会表现为红眼。因此医院及时治疗;不要随意乱用药乱投医从而耽误病情。
对于“红眼病”的预防,主要是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提倡勤洗手、洗脸和不用手或衣袖拭眼;进行适当隔离,“红眼病”治疗期间,不去公共场所理发、洗澡或游泳,以防传染别人;洗脸用具与家人分开使用,避免家庭成员传染;擦眼的毛巾等物品需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煮沸10分钟。由于初秋到来天气转凉,人体免疫力低下,再加上患者的手卫生处理不当,随意导致有害细菌和病毒有机可乘,因此平时要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多食瓜果蔬菜,增强自身免疫力,勤洗手,勿揉眼,不给病毒和细菌侵害我们的机会。就算得了“红眼病”,也不怕,快来佳医院就诊,我们眼科医护人员将为您的眼睛保驾护航,还您明亮的双眸!
专家简介
王玉清
眼科主任,主任医师,眼科教研室主任,教授,龙江名医,三江名医,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分会常务委员、眼科“一带一路”专科联盟委员。擅长复杂眼病的诊治,特别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眼表疾病的手术治疗,眼底病的治疗,激光治疗近视等。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