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青州古城,主要有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今天看到的古城是南阳城。南阳城内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街,北段叫北门里大街,南段因不同时期而曾称作估衣市街、中山街、新民街、东方红路,而今叫偶园街。
偶园街和东门大街的交汇处,有棵千年古槐,干高10米,树围5米,冠径10米多,两股苍劲的树枝犹如鹿角斜插苍穹,主干与股枝交汇处,枝叶密匝,葱郁繁茂,透着旺盛的生机。这是一棵神奇的古槐,它的由来还要从名臣范仲淹说起——
宋朝皇佑三年(年),青州爆发了一场红眼瘟疫,时任青州知府的范仲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绞尽脑汁为百姓排忧解难。他食无味寝不安,夤夜深更了还伏案凝思。就在他迷迷糊糊中,发现书案前站着一个青面绿发的鬼。鬼没有恶意,只是慨叹说:“我是值年太岁,今年坐镇东方,本该护佑东方黎民,怎奈头插一把刀,行动不便,眼见瘟疫肆虐也无能为力。”范仲淹深谙历法,时下流年辛卯,卯为木,难怪太岁一身青绿。辛为金,金自然是太岁头上的一把刀了。不过,这年序是天干地支排就了的,怎么能随意更改呢?太岁看透了他的忧虑,继续说:“大人名震朝野,在下想帮大人排忧解难,为大人备了一副驱瘟秘方,但须瑶池水调制,还须用我的毛发作药引子。我的毛发任大人取用,只是这瑶池水须得鸡神去取。”范仲淹冰雪聪明:卯是兔,在东方,辛金的库是酉,酉是鸡,在西方,卯酉相冲,鸡兔是对头,兔太岁是想借机劳顿酉鸡。但为了救黎民于水火,他没有道破鸡兔的恩怨,遂画了一道九天玄女敕令,嘟念几句,一只白鸡就出现在案前。范仲淹命鸡神天亮前复命,眼看着鸡神伸展劲翅,腾空去了西天瑶池。恍惚间,鸡神又飞回了青州,哭丧着脸回禀,说瘟神自忖末日来临,化作了一只硕狐,把盛水的钵劫去,丢在了城西。范仲淹从梦中惊醒,心怀狐惑,带人赶往城西,发现城墙根下一片野草露珠欲滴,估计是神水撒落处。于是令人就地挖井,不到三尺,就冒出了清泠泠的泉水。众人掬水品尝,甘甜如贻。范仲淹依稀记得梦中的药方,取来霜菊、雪莲、秋决明等,用泉水熬制,忽又想起药引子,直后悔没有问清太岁的毛发为何物。他终归智慧过人:太岁是神,之所以扮作鬼模样,是暗示“木临鬼是槐”,看来以槐米为药引子决不会错。药液熬好后,范仲淹亲自尝试,又让害红眼病的母亲服用。范母服药不到半天,眼睛就红肿消失、明亮如初。范仲淹十分愉悦,号令全城百姓到城西取药治病。
城内有户人家,户主叫钊巳。宋朝庆历年间,黄河决口,为避黄患,济阳人钊巳携眷逃难到青州。因“黄河不淹青州”,难民蜂拥而至,城内人满为患,难寻立足之地。钊巳发现东门大街与偶园街的交汇处有块空地,欲在此定居。好心的人告诉他,此处风水不好,东门大街像一支利剑穿心,有好几代住户都家破人亡了。钊巳虽信其言,但身无分文,只好搭盖了几间草房将就度日。谁知几年下来,老伴和四个儿子相继去世,只剩下他和小儿子钊乙相依为命。屋漏偏遇连阴雨,一贫如洗的钊巳又患了红眼病,害得几乎要失明。七岁的钊乙孝顺懂事,端了碗到城西为父亲领药。回家路上,一个双腿瘫痪的老头儿,眼肿得像烂桃,在路边呻吟。钊乙看他可怜,毫不犹豫地把药送给老头儿喝了,又返回城外取药。第二次回家时,恰又遇见一个腆着肚子的孕妇躺在桥旁,像是要分娩的样子,一个四五岁的女孩趴在孕妇身上啼哭,说她母女都害了红眼病,想去领药不料母亲昏迷了。钊乙没有迟疑,把药给她母女喝了,又送她母女回家。几经折腾天已经黑了,当他再次出城时城门关了。钊乙惦记着病中的父亲,忿然去了府衙,质问官家为什么大灾当前还按部就班地关城门。范仲淹觉得孩子的话有理,遂令打开城门彻夜为百姓们供药。他很看重这个既机灵又尽孝重义的孩子,问了孩子的姓名,亲自取了药帮孩子送回家。瘟疫过后,范仲淹感念槐树(太岁的化身),在城外井泉旁亲手栽下四棵槐树。现存的两棵依然挺立在范公亭院内,与楸树为伍,被后人称为“唐秋宋槐”。当时的百姓们,见官家植槐防灾,都纷纷效仿,在家门口栽槐树。范仲淹巡城,发现钊乙门前没有栽槐树。原来家家争着栽槐,槐苗昂贵如金,钊家一贫如洗,买不起树苗。范仲淹为表彰钊乙的孝义,令人挪了两棵茁壮的幼槐,亲手栽到了钊家院门左右。历经千载,其中一棵仍旧傲然屹立,这就是偶园街古槐的来历。
钊家父子感念范知府的恩德,悉心呵护幼槐,十几年的工夫,槐树长得水桶般粗。钊乙也长成一表人才,到了婚配的年龄。可惜钊家贫寒,无力央人说媒。霜降过后,一夜寒风,落尽了树叶。钊乙向来勤快,每天总是早起洒扫庭除。这天打开院门,发现地上厚厚一层黄乎乎的槐叶。他一帚一帚地打扫干净,又一筐一筐地把树叶背回家里,准备晒干了当柴烧。谁知次日晨起,发现堆在院子里的槐叶变成了黄澄澄的铜钱。他以为看花了眼,抑或是在梦中,慌忙呼唤父亲。父亲看了,也惊得张口结舌。儿子问父亲咋办?父亲说,这是上天眷顾咱们。不过易财不发家,咱得和穷人们共享,这钱一半分给街坊,一半留下盖新房娶媳妇。父子二人立说立行,父亲张罗着盖了一套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儿子则访贫问苦,把钱送给最需要的人家。双腿残疾的老头儿多次受到钊家的照顾,为感其恩主动为媒,把远亲表侄女说给了钊乙。钊乙的媳妇不是别人,就是闹红眼病时趴在孕妇身上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婚后,夫妻和睦恩爱,如鱼得水,一连生了七个儿子两个姑娘。自打范仲淹离任后,人们的感恩心渐渐淡了,门前的槐树也居多枯死了,待发现钊家人财两旺,才又崇起槐树来,于是又纷纷在门前栽槐,这就是地方俗语“门前栽棵槐,财宝自己来”的起因。
几十年后,钊家子孙满堂,繁衍成了旺族,门户占了半条偶园街。年逾八旬的钊乙,身矍神铄,忙时照看子孙,闲时弈棋槐下,优哉游哉,颐养天年。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青面绿发的老者告诉他,天明后会有一群恶狼从北方窜来,扑进城里吃人。他被噩梦惊醒,联想到范仲淹做的梦,估计是槐神托梦。靖康年间,时局动荡,金兵屡屡进犯,北宋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钊乙担心金兵侵扰,就亲自去府衙禀告,要求关闭城门。知府胡图笑他无事生非,仅凭一个梦就大惊小怪,把他轰了出来。钊乙不甘心,带了子孙众人,说服了守门兵卒,关闭了城门。刚把四个城门关好,就见金兵从西北方向袭来,很快包围了南阳城。胡知府急忙遣兵调将,登上城墙迎敌。金兵发现青州城戒备森严,咋呼了一阵子,无奈地退走了。自此,人们更视钊家门前槐树为神槐。
钊乙去世后,他的儿子钊酉,秉承祖训,视槐为神,悉心管护。这年午月望日,钊乙夜起小解,听到院门外有哓哓微声,把着门缝一看,只见明亮的月光下,数百只黄鼬坐在地上,前肢拱握,朝着槐树膜拜。钊乙不敢惊动它们,悄悄回到房里。待天明看时,一点痕迹也没有。他预感到有事要发生,果然早饭后,枝繁叶茂的槐树无风自曳,槐叶纷纷坠落。钊乙恐慌不已,率家人跪在树前祷告。左邻右舍也随在后面跪拜,过路的人围了一圈看热闹,人越聚越多。突然,天摇地晃,墙倒屋塌,发生了罕见的地震。街上的人们虽然被晃得东倒西歪,但不致死亡,而躲在家里的人伤亡无数。自此,连官家也相信钊家的槐树有灵气,许多庆典常在槐下举行。黎民百姓更不用说,求子的,祛病的,防灾的,祈福的,无不求助于神槐。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钊家的人审时度势,居多外迁,或去京都谋官,或奔苏杭置业,只有长支嫡孙钊起留守故居。钊起饱读诗书,十分关心国事。钦宗二年,钊起拆阅在外兄弟的书信,得知金兵攻过了黄河,宋军节节败退,青州危亡在即。他忧心忡忡,午间小憩,沉入了梦乡,一位青面绿发的老者对他说:国家大难将至,百姓在劫难逃,劝他进山避难。他醒后,联想到祖上和范仲淹都曾梦见过青面绿发的老者,估计是神槐显灵,于是与家人商量,决计自己和两个儿子参加抗金队伍,由父亲带领妇幼进山避难。钊家走后再没有回青州,自此槐树几易其主……
偶园街古槐,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目睹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替,见证了古城老街赵钱孙李的变迁,依旧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不愧是稀世珍宝。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十分注重古木保护,对所有古树加强管理。而今,这棵与范公亭宋槐同龄的千年古槐,伴随着新修复的青州古街,步入了美好的春天。
(此系传说,勿与史料对照)(文/刘继孔摄影/一星李家骅)
.12NO.4第四期(总第二十五期)
▲以上图片由青州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文字、图片均为《东方花都》杂志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分享朋友圈和群
东方花都杂志东方花都|文化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