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天
命是秋裤给的
北方的冬天命是暖气给的
温暖如春的室内
北方的宝宝们高兴吗?
纵观以前
每逢供暖后就会出现
鼻咽干燥、头晕恶心、烦躁不安
这是怎么回事?
这俗称“暖气病”啥?“暖气病”是个什么鬼?
既然是病,那小编给大家普及普及
让北方的宝宝们可以在今年舒舒服服的享受冬天
何为“暖气病”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症状。供暖期常出现的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皮肤发紧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暖气病”。
“暖气病”自我测试
1、情绪莫名焦躁、不安。
2、鼻咽干燥,易感冒或流鼻血。
3、皮肤发紧、出现干皮,嘴唇干裂。
4、头晕眼花、胸闷。
5、出虚汗。
6、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
7、尿量减少。
8、身体软弱无力。
如果您同时符合这些症状中的任意五条,那您可要小心了,说明您已患上“暖气病”。
“暖气病”的危害有哪些?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人体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毫升水分。使用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和皮肤、眼睛部位等都会跟着“遭殃”。
呼吸系统来了暖气后,室内太干,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每天应该在-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心血管系统冬天来了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供暖的开始后,恰恰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期。在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接触冷空气,使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血压骤然变化,引发疾病复发。如果这时不注意补水,则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眼睛冬天来了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皮肤冬天来了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如何应对“暖气病”
一、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通常,室温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室内摆放植物时,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二、注意精神情绪调养,适当锻炼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一般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等。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晚起。
同时,要注意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易怒、抑郁等状态。但运动健身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宜。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
三、多摄入湿润、温润的食物要多喝水,研究表明每天需饮毫升的水。体内缺失水分,新陈代谢受阻,会加速衰老。还要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
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供暖季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健康小贴士半夜口渴:半夜口渴是暖气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喝乌梅麦冬茶来治疗。乌梅3枚,麦冬3克,加开水冲泡后饮用。
鼻干出血:暖气引起的鼻干以早晨睡醒后最为严重,有的鼻腔可有少许血丝,严重者则会出现鼻流血。可以用金银花、罗汉果泡水饮用。鼻出血可以饮藕节汤。
咽喉肿痛:金银花、生甘草、胖大海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对暖气烘烤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咳嗽:暖气病引起的咳嗽一般为干咳,痰少或者没痰,可以取梨榨取汁液后,略加凉开水饮用。
便秘:因暖气病出现的便秘,宜“润”不宜“泻”,可用芝麻核桃饮:黑芝麻、核桃仁各30克,炒熟研碎每次取10克,加蜂蜜10毫升,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
医院综合楼于年11月24日正式启用,新环境,新征程,新发展,医院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扬“博爱、求实、创新、奉献”的服务理念,以精湛的特色技术,周到细致的服务,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整理编辑:胡玉珍
精彩推荐
厉害了,Word哥,这事竟然上新闻了!健康体检迫在眉睫
他们为何没熬过45-55岁生命高危期?
专家支招,教你预防脑血管病
专家告诉你关于肿瘤那些事儿
惊魂丨生与死的距离
工作累了?跟着医院医护人员一起去秋游!漫山红叶等你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