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2岁,农民,眼红20余天来院,
诉20余天前,无诱因出现眼红,伴少量白色眼分泌物,伴多汗,乏力,无发热,关节痛等不适。自以为上火,于当地诊所,查血常规:正常。打吊瓶10多天并点氧氟沙星眼水治疗,眼红一直未见好转,转诊至我院。
查:颈前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位于甲状腺附近,约3*2cm大小,直视下可见,面部皮肤多出疖肿。
结膜如图,病变均位于睑结膜及内外眦角,可见多个巨大淋巴滤泡增生,内外眦角尤著,结膜囊无分泌物,起初以为自己又碰上了淋巴瘤了,因为近期刚好碰到一例眼科首诊1例罕见结膜--非霍奇金淋巴瘤但是仔细分析又不像,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是鱼肉样外观、铸造样生长,无分泌物的。于是还是和患者好好沟通,先活检做个病理吧,3日后病理结果汇报,很失望,只是报了淋巴组织良性增生。同时患者也去肿瘤科做了会诊:结果排除了肿瘤。
于是继续劝患者不要大意,医院内科查病因治疗。同时电话随访10余天,数次仍旧无结果,停访。1个月后仍旧不甘心再次拨打患者手机,患者很感动的说,当地有个医生建议其去防疫站检查,结果是布病,我也很蒙,真没有听说过啊,原来患者家中饲养了几十只山羊,最近当地布病疫情流行,所以他就购买了布病疫苗给羊注射,不料注射过程中不慎溅入眼和嘴中,结果感染了布病。后经当地医生提醒去防疫站做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最终患者静点利福平及保肝药,治愈。眼部未用药,也随之自愈。
总结:来诊时,我看到形似肉芽组织增生的结膜炎,主要想到了淋巴瘤和浆细胞瘤,除此之外也没有想到会有其他病了,但是凭感觉这肯定是病,就是不认识罢了,虽然也在之后检查结果一项项阴性也曾动摇过,但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断接下来就是要死死地跟踪下去,换来最终的水落石出,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还有我们虽然是最小的医生,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的诊治,借用农夫老师的一句话,小病亦可有所作为。
那时我的白大衣兜里都会装一个小本,把没有看明白的病例信息都记录下来,然后打电话随访,直到弄明白为止。几年下来,小本记了一堆。
论坛亮点讨论:此位患者造成延误诊断不是偶然的,因为患者是经眼部感染,以眼部为首发症状,并且患者很快使用了抗生素,等等原因下,造成患者无发热的典型症状眼部的体征主要是以滤泡增生,眼科医生多会以为是病毒感染,结合血常规化验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高,造成误诊不是没有可能。布病的治疗:主要是利福平和四环素类药物,不是头孢类药物,所以常规抗感染效果不明显亦会干扰医务人员的诊治。
布鲁氏菌资料: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该病起源于公元前年的埃及第5次瘟疫时期.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羊是主要的病原携带者。所有数据显示全世界由于布病引起的损失是严重的,既包括对动物产品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如奶产量下降、流产、延迟受孕等,也包括对公共卫生等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如治疗的费用及生育能力下降等。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人类布病主要是由人饮用了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的山羊奶或绵羊奶所致,布病污染的奶制品是人布病的重要传染源.目前还没有布病人与人之间水平传播的报道,因此只要把布病从易感的动物根除后,就可以极大地降低人布病的感染率,在美国,由于牛布病的根除,使得人布病的病例数由年的例下降到年的例,并且大部分病例都是从国外感染的或食用了墨西哥污染的奶制品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治疗(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二)抗菌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用法用量见附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1.急性期治疗1.1一线药物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1.2二线药物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或妥布霉素;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1.3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1.4隐性感染病例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建议给予治疗。
周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