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家、个体等火热登记中,回复汉字招聘会免费登记报名,为您的企业招贤纳士,,咨询。
家乡民间文化——平凉灵台人民最爱的“燎疳”
平凉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俗——燎干。
“燎干”又称“炼干”和“跳干火”。在中国北方多数农村,每年的正月三十日,家家门前都要柴火高垒,待到傍晚时分,各家先后点燃门前的柴火,顿时烈焰腾空,照得全村通明。
每当正月二十三这一天,农村地区的汉族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准备麦秸、蒿草,以及鞭炮、盐巴、五谷杂粮等,准备举行过年的最后这一项仪式。
这天,人们早早地吃了晚饭,当然晚饭也是最为传统的油汪汪的羊肉臊子手工长面,至今,远在异乡的人们都对这碗面怀有特有的情愫。
当夜幕悄悄降临,燎干的仪式便在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期盼中开始了。活动仪式往往由家中最为年长的老人主持,以示活动的庄严和神秘。首先要在堆好的柴禾(麦秸或蒿草)里撒上盐巴和五谷杂粮,再放入一串鞭炮,然后点燃柴堆,鞭炮、盐巴在火堆里欢呼雀跃、劈劈啪啪地炸响开来,男女老幼依次、顺风跨越熊熊燃烧的火堆,就连襁褓中的婴儿也要由父母抱着跨越火堆,火烧火燎中,烧燎驱除来年的晦气、厄运以及灾难,图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病无灾、生活幸福。
燎干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祈求活动,但最后往往演变成孩子和年轻男女的狂欢和联谊之夜。燎完自家的火堆后,奔向邻家或火堆更大、火焰更高的场所,随着人群的聚集和壮大,热闹和激情便开始伴随着火焰燃烧起来,那场面很象少数民族的篝火晚会,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暗地里叫劲比赛,看谁能跳过最高的火焰,看谁跳得又高又远,勇敢胆大的孩子往往搏得满场的喝彩和赞叹之声,而那些腼腆小姑娘只是傻乎乎地笑,痴呆呆地看,年轻的、胆大的姑娘偶而跳一下,展示自己的泼辣和能干。那些不敢跳的大姑娘往往会被早有意思的后生冷不丁丁抱着在火堆上甩上一两下,让爱情之火越烧越旺??
燎完干后,当然还要举行最后一项祈求仪式——扬花,既把烧完的灰烬高高地扬起来,然后大家齐声祷告。这项活动仍然由年长或由种庄家的好把式来进行。用铁锨或木锨把燃烧后的余烬铲起,然后用力洒向天空,红彤彤的火星飘飘飒飒随风而去,在空中变幻出各种形态,或聚或散,或长或短,划出焰火一般的美丽轨迹,有的像麦子花,有的像荞麦花,而有的又像星星点点的谷子花??这时大家用唱秦腔的调子齐声高吼“麦子花开”、“荞麦花开”、“洋芋花开”??就这样虔诚企盼来年有个好收成,那声调穿透厚厚的夜幕,飘向遥远的天际,仿佛在告诉掌管雨水的龙王神起球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看了图片会不会有人在想,这不是“放火自焚”吗?太害怕列要是这么想,看来你不是咋凉城滴娃儿。下面就让小沃给大伙科普下我们大西北的“篝火节”。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东部地区(陇东:平凉、庆阳等地)过大年,一般要延续二十多天的,在这段日子里,大家尽可以热闹一番,也跟着讲究一番,直到正月二十三“燎疳”后,才算过完了年。
传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烧燎,才能驱毒灭病。傍晚时分,家家门前堆放一堆硬强的柴禾,有的人专门戳掉喜鹊窝用以燎疳。天黑后,家家大门前挂上灯笼,灶前点上油灯,先由家长敬过灶神,再把灶神像和两边对联及香裱端在盘子里,放在大门楼上烧掉,叫“送灶神”上天,接着燃放鞭炮,送灶神时把在灶神两旁的枣山留下,直到春耕第一天,在地头上敬过土地神才吃“枣山”,然后开犁耕地。
送去灶神后,全家人都要走出大门外,共同燎疳。先由家长在柴禾内放上香裱和几个纸炮,再放一小撮盐。点燃柴禾后,烈火熊熊,纸炮噼哩咆唠,别有一番煞气。待大火燃过后,全家人依次在火堆上跳过去又跳过来,连续燎跳三次。大人燎跳时要提上装有刀、碗、筷、勺、擀面杖等灶具的水桶,表示把灶具也燎得干干净净。俗传,人们用燎过疳的灶具不会得传染病。幼儿可由大人抱着跳燎。待柴禾全化成火籽后,家长便用铁锨扬火籽,叫“扬五谷花”。扬后,地上是一片火星儿。这时,大人和男孩子都拣来小土块,蘸上水或唾液,再粘上火星儿,往很远的地方扔去,一扔,一条火红的弧线飞出,十分好看。边扔边大声喊着:“扔蝎子哩!”“扔蚰蜒(蜈蚣)哩!”“扔红眼子(红眼病)里!”传说这样可以把五毒虫怪扔得远远的,人们不会害红眼病,也不会受五毒的伤害。扔完大一点的火籽后,留下的小火籽,由大家用双脚踏灭,表示消灭了鼠害,直至全部火籽被踏灭才算燎疳活动结束。这一天,所有人和牲畜都歇息一天。“正月二十三,老牛老马歇一天。”意思是过了正月二十三,年事已毕,就开始春耕准备了。
“燎疳”也叫炼疳(陕西部分地区)、散疳(甘肃庆阳)、燎臊疳(甘肃平凉及宁夏固原地区)、跳疳儿和跳火(甘肃白银)、燎百病(陕北)。“燎疳”习俗早在清代就有文字记载,西北各地地方志都有记载。清代光绪年间《甘肃新通志·平凉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三夕,剪纸人刺孔遍身,当门焚草,子女皆绕人跳跃,已而焚纸人,曰“燎疳”。
一人们在火堆上跳来跳去“燎疳”,希冀消灾避祸,燎去以往的陈厄和晦气,让年在火火红红中过完。
二碎娃娃或者女子娃娃不敢跳火,则由大人抱着在火堆上跳,或者由大人两手分别握住娃娃的两手在火上甩一圈。
三半大的儿子、女子娃娃们则像脱缰的野马般任由他们欢闹跳跃。
四哎嘛,好功夫。哈哈。。。
大鸟展翅
踏火飞焰
跳火侠侣
哎嘛,吓屎了,吓屎了。
看了这么多好玩的图片,大家一定很期待今天晚上的“燎疳”吧。但小沃在此提醒广大乡民,玩火有风险,安全排第一。最后小编祝大家开开心心的玩,平平安安的回家。
订阅与联系
?回文章顶部,点平凉金点子传媒订阅(推荐)
?添加好友搜:jdz或平凉金点子传媒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