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订阅号
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家长,希望孩子们健康每一天!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普通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心和脚心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预防: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诺如病毒
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预防:
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反复搓手至少30秒后冲洗干净。
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预防:
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红眼病
红眼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用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都会导致传染。发病症状为眼睛发红、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及害怕亮光等,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预防:
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所以预防红眼病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及其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纸巾等,也不要同红眼病患者一同游泳。平时不要用手揉眼、注意保持卫生。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道的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预防: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预防:
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疱疹结痂。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法其实还是接种水痘疫苗。对家长的温馨提示:
1、避免受凉这段时间白天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早晚的气温较低,那么我们就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冬季参加锻炼时,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幼儿运动出汗家长要及时帮幼儿脱衣服,等到“回冷”时就很容易着凉感冒了。 2、补充营养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3、生活规律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4、加强锻炼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5、个人防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等。另外出门戴口罩,尽量少到人员密集拥挤的公共场所。6、免疫预防疾病流行季节可到疾控中心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水痘等疫苗。7、及早就医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出疹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果确诊为传染病家长一定要让幼儿治疗休息,痊愈后方可入园。秋冬季节传染病多,给宝宝好好洗手尤为重要。保持干净的小手,可以预防多种疾病。供稿:江桂霞
审核:杨叶红
编辑推送:金梦芸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