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国教授过敏性结膜炎的过去现在和将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

——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刘祖国教授专访

编者按:

  “过敏速战速决”专家研讨会于年3月14日在深圳召开,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刘祖国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席,从发病机制出发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进行详细的阐释和分析,其后,刘祖国教授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采访,对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进行详尽的介绍,并且分享了过敏性结膜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宝贵经验,期望能有助于眼部过敏性疾病诊疗的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药物选择

  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药物主要有六大类: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药物以及双效作用药物。第一类:抗组胺药物,作用起效快,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但是这类药物并没有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它对患者的预防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第二类: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它能够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释放炎症颗粒,但是它对已经释放出来的颗粒没有作用,因此,这类药物的作用效果相对较慢,发挥药效的时间相对较晚,在临床上,这类药物主要是起着预防作用,对于已经发作的过敏性结膜炎,它一般与抗组胺类药物合用,来进行治疗和预防。第三类:激素,它的作用机制很多,可以多环节抑制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临床上一般将其运用于中重度的过敏性结膜炎中,但是其副作用较大,在使用其过程中要密切它的并发症;第四类:免疫抑制剂,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CD4+T细胞,从而抑制IV型变态反应,它主要运用于重度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例如春季角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等等。第五类:非甾体类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在治疗轻、中度结膜炎的过程中,当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以及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运用激素又出现副作用时,可以采用非甾体类药物联合使用来进行治疗。第六类:双效作用药物,抗组胺药物和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的联合制剂,它既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又能够预防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和发展。

过敏性结膜炎的预防

  从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来看,过敏原是罪魁祸首,所以根本性的预防方案就是远离过敏原,不与过敏原接触。如果这种过敏原很明确,而且在生活中是不必需的,那么我们是可以成功地进行过敏原的远离和预防。但是,在生活中,很多过敏原是无法避免,例如春季出现的花粉,外出时无法避免,这时候你可以运用一些设备来保护眼睛,例如现在市场上有专门预防花粉的眼镜和防护镜,这些镜片的作用特点都是利用镜片的周边的密封性来将过敏原与眼表进行隔离。当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去发现过敏原出现的原因,然后竭尽全力去远离过敏原。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枢机制及其处理

  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非常清晰,即过敏原首次与机体接触,导致机体产生致敏细胞,当过敏原再次与机体接触时,这些致敏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导致过敏性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近期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也参与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和发展,是加重眼痒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是由于一些大脑皮层的心因性活动,例如心理、情绪、注意力以及耐受性等的改变,大脑皮层通过神经传导到神经末梢,引起眼痒的感觉,中枢这一机制常常被医生以及患者所忽略。现在研究发现了这种现象,但是详细的机制还没有研究清楚,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要对中枢机制进行重视,向患者解释心因性因素的作用,让患者从心理上进行矫正,正视疾病,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结膜炎。

双效作用药物

  双效作用药物是过敏性结膜炎治疗最常使用的药物。从双效作用药物的治疗机理来看,它一方面可以拮抗组胺,另一方面可以稳定肥大细胞。在急性过敏性结膜炎中,双效作用药物作为首选药物,这是因为它既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又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后续的炎症作用。慢性的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不仅仅有I型变态反应的参与,还涉及IV型变态反应,双效作用药物帕坦洛?主要的作用是作为一个基础用药,联合其他的药物,例如激素、非甾体类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来对慢性过敏性结膜炎进行全方位的治疗。

过敏性结膜炎的鉴别诊断

  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一大挑战。若要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医师必须做到如下三点:首先,医师必须掌握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结膜炎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其次,医师必须掌握各种结膜炎的发病机制;此外,医师还必须熟悉各种常见结膜炎的病史以及特征性的体征;在这个基础上,医师才能够对过敏性结膜炎进行正确有效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是眼痒,主要体征是眼红,当然这些症状和体征在其他结膜炎中也会表现,但是眼痒和眼红往往是过敏性结膜炎的第一主诉,如果患者伴随眼痒和眼红,但这并不是患者的第一主诉,那么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就应该慎重,这是过敏性结膜炎与其他结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信息之一。此外,一些实验室的检查,例如结膜刮片,寻找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眼部激发实验,皮肤的斑贴实验等等,也能够帮助我们对过敏性结膜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过敏性结膜炎与干眼

  过敏性结膜炎和干眼常常合并存在,在临床上,我们需要认真区分以下两种情况:患者既往患有干眼,在干眼的基础上由于过敏原等作用合并发生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患有过敏性结膜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导致干眼的发生。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不同,对于前者,干眼和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联合进行,对于后者,首先要着重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只有当泪膜稳定性很差的情况下,我们才联合运用干眼的药物。所以,在临床上认清患者的第一发病原因是至关重要的。

过敏性结膜炎的未来诊疗方向

  过敏性未来诊疗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着重过敏性结膜炎继续教育的发展,加深基层医师,包括非眼表专业医师、甚至非眼科医师对过敏性结膜炎的认识,从而从社会的各个层次服务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第二,着重过敏性结膜炎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例如发明一种试纸条,只需要将其与泪液相接触,就能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等等。第三、建立智能医疗大数据,从而帮助基层医师对患者的早期诊断。

点赞和转发是一种美德。

内容转载自

国际眼科时讯了解更多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huiz.com/hybyf/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