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红眼病”
■齐国鸿
近读两则 透过这两篇文章,我隐约感觉到的是一些书法家可能患上了“红眼病”。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贾平凹、王镛书法作品价格的高低是由市场决定的,并不存在强加给他人的官方意志。作者与收藏家之间,正如周瑜打黄盖,“值不值得”是他们自己应该权衡的事情,实在与其他人无多大关系。而人们发出“值不值得”的思考,其实是“红眼病”在作祟,有人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不低于他们,但卖不上他们那样的高价,心里感到郁闷、不平,继而眼红。
如何衡量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这实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如果仅仅从技法层面来衡量,那肯定是不全面的,尤其是对收藏家来说。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全国书法篆刻展举办了十一届,推出了一大批书法家,但让展览中的这些书法家的作品卖上贾、王价格的,恐怕不多,原因何在?可从张其凤《当代书坛的三大误区略论》一文中找到答案——“观赏古人书作时,让我们叹服的不仅仅是看到的名迹及其技巧,更重要的是作品后面站着的那个人”。
凡读过几句书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贾平凹的。贾平凹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鲁迅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唐吟方在其著作《雀巢语屑》中有“长江出版社曾出四才子书,四才子皆作家中诗文书画在在称手者,为冯骥才、贾平凹、忆明珠、汪曾祺”。光明网则对贾平凹作如此评:“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而王镛也非等闲之辈,国画师从李可染,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有一幅《大江东去图》,此图由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领衔,龙瑞、姜宝琳、蒋正鸿、王镛、赵准旺、赵卫6位画家参与绘制。唐吟方《雀巢语屑》中有“冯其庸称王镛书画印具有创造,吴昌硕之后一人”记述,评价不可谓不高。虽然有人把王镛推为“十大丑书之首”(是否“丑书”在此不论),但我们从上述文字中可见出其绝不是只会写字的“写字匠”。
恕我浅薄,站在个人的角度,我觉得他们的作品是物有所值。因为书法收藏不仅要考虑书法艺术水准,还要考虑其潜在的附加值;不光是把书法作品放在书法这一领域去观照,更多地是要把其作品及作者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去考量。不可否认,当今不少书法家的书法写得精美绝伦,但除了感觉他在炫技之外,缺少的是书法家的真性情,正如一些大街上的美女,很吸引人的眼球,可能还有一些是通过整形达到的效果,但骨子里缺少的是一种高雅的气质。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因此,作为书法家,不应该眼红贾、王作品的高价位,而应该透过市场高价位的背后,去思考他们作品的附加值,只有这样,你才会找到自己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微商城
《书法报》编辑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