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给“叮咚”们的
传染病预防锦囊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各种细菌、病毒也活跃起来,又到了传染病高发的时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春季常见的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主要症状:
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主要症状: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潜伏期一般为2—3天。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主要症状:
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
主要症状:
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5、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主要症状:
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传播途径:
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6、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
主要症状:
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播途径:
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7、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
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
8、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主要症状:
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急性起病,发热38度左右,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也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7、红眼病即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主要症状:
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患者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及受污染的水源传播。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幼儿园充分认识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春季传染病高发叠加带来的风险,清醒认识到春季传染病对于幼儿家庭和幼儿园的压力,警钟长鸣,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1、切实落实晨检及全日观察、因病缺勤与追查登记制度。
我园保健老师无论严寒酷暑每日坚持对幼儿进行晨检,每天清晨伴随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孩子伸出小手、张开嘴巴配合保健医晨检,晨检中发现(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居家隔离观察并做好跟踪,把好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严防将传染源带入园内,为幼儿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
入园晨检
教师每日对缺勤幼儿进行缺勤原因的追踪。建立报告流程,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发现传染病按规定上报疾控及教育局,在疾控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严防传染病扩散。
2、加强培训,提高防范能力
我园邀请疾控专家对教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卫生消毒知识的理论及实操培训,了解各类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做到对各类传染病熟知在心,及时发现幼儿的异常表现。
预防传染病
3、夯实基础,做好常态化消毒工作
我园保健老师对保育员进行了《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日常预防消毒方法》及《污染物应急处置包用法》的理论及实操培训。通过培训教职工掌握了各种物品的消毒方法、消毒液浓度配比、消毒步骤(清—消—清)及呕吐物的应急处置流程(隔离患儿—疏散人员—开窗通风—处置呕吐物)。
严格按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规范》的要求开展全园卫生消毒工作。班级、食堂、公共场所每日进行常规性的卫生消毒。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督导方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消毒技能比赛
总之,我园各位教职员工上下齐心,责任到人,借助常态化防控措施的扎实推进,守护幼儿的健康,守护家庭幸福。
撰稿:戚莹
审核:程颖
发布:陈嘉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